● 我
wǒ ㄨㄛˇ
英語 our, us, i, me, my, we
德語 ich (mir, mich)? 法語 je,moi 詳細字義 ◎ 我 wǒ 〈代〉 (1) (會意。從戈,從戈。“我”表示兵器。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。本義:兵器。基本義:第一人稱代詞) (2) 自稱;自己 [I imy;myself] 我,施身自謂也。——《說文》 觀我生。——《易·觀卦》 萬物皆備于我矣。——《孟子·盡心上》 又如:我行(我這里);我身(我自己;我這個人);我咱(我自。我,我自己);我見猶憐(形容女子容貌姿態美麗動人);我家(自己。我們家);我儂(方言。我)——按:上古時代,“吾”和“我”在語法上有分別。“吾”不用于動詞后面作為賓語 今者吾喪我。——《莊子》 (3) 己方;己國 [we;our]。 如:敵我友;我每(我們);我伲(方言。我們);我曹(我們);我輩(我等,我們) 詞性變化 ◎ 我 wǒ 〈形〉 (1) 自己的 [self]。 如:我生(我之行為);我儀(我的匹配) (2) 表示親密的 [my dear]。 如:我丈(對老人的親切稱呼);我老彭;我老葉;我東海 (3) 向一邊傾斜的,扭歪的 [wry] 我,頃頓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謂傾側也。頃,頭不正也。頓,下首也。故引申為頃側之意。” ◎ 我 wǒ 〈動〉 殺 [kill] 我伐用張。——《書·泰誓中》 我,古殺字。——《說文》 常用詞組 自稱。《易經·中孚卦·九二》:「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」《詩經·小雅·采薇》:「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;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。」 自稱己方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「春,齊師伐我。」《漢書·卷五四·李廣傳》:「我軍雖煩擾,虜亦不得犯我。」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。《論語·述而》: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竊比於我老彭。」漢·曹操〈步出夏門行〉:「經過至我碣石,心惆悵我東海。」 私心、私意。如:「大公無我」。《論語·子罕》:「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」 姓。如戰國時有我子。 (一)?之讀音。 〔古文〕??????【唐韻】五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語可切,??俄上聲。【說文】施身自謂也。【廣韻】已稱也。 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【春秋·隱八年】我人祊。 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 又【說文】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 又【韻補】葉與之切,音臺。【揚子·太??經】出我入我,吉兇之魁。【註】我音如臺小子之臺。 又葉阮古切,音五。【張衡·鮑德誄】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??,篆文我。
我見我們我思我行我素